close
空氣清淨機綜合評比&推薦比較選擇相關醫療衛生新聞

誰說高枕無憂? 枕頭太高當心長骨刺6月05日 15:39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骨刺一定要開刀嗎?骨刺通常會發生在脊椎、關節處,因此若是發生骨刺,許多病人都會擔心開刀會影響到其他組織,因此若聽到要開刀都會非常害怕。另一方面,開脊椎的骨刺,在術後卻造成癱瘓的病例也時有所聞,骨刺是否真的一

誰說高枕無憂? 枕頭太高當心長骨刺
6月05日 15:39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骨刺一定要開刀嗎?骨刺通常會發生在脊椎、關節處,因此若是發生骨刺,許多病人都會擔心開刀會影響到其他組織,因此若聽到要開刀都會非常害怕。另一方面,開脊椎的骨刺,在術後卻造成癱瘓的病例也時有所聞,骨刺是否真的一定要開刀?一起來聽聽專業骨科醫師意見。

發現骨刺時不一定要馬上治療

豐原醫院骨科主任呂文憲表示,幾乎每個老年人都會生成骨刺,骨刺就像人的白頭髮一樣,是無用的組織,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有骨刺的人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骨刺長大壓迫到神經造成腰痠背痛等情形才需要治療,在剛發現骨刺形成時不需要馬上治療,但可以在發現有骨刺時減少過度活動關節進行早期保養,避免骨刺越長越大形成其他臨床症狀。

骨骼受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大都可能誘發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臨床現象。病人只要作平面X光檢查,就能夠清楚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位置和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質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很多人不了解骨刺是怎麼形成的?呂文憲主任表示,骨刺是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骨刺生成與身體過度的活動、運動、年齡有直接的關係。當骨骼接受到過度刺激、曾有外傷,或者年紀變大時,都有可能誘發骨刺的生成。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會出現症狀。

骨刺的生成位置會影響到症狀

楊椒喬院長表示,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已經生長有脊椎骨刺,卻從不感到生病痛苦,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只要骨刺沒有壓迫到神經線,症狀便不會很明顯,換言之,真正問題的根源其實是神經壓迫造成的。因此當醫生告訴你的脊椎長骨刺時,不需要過度擔心、害怕,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因此也不需要立即開刀。

枕頭過高容易造成頸椎錯位產生骨刺

腰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部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交接的地方產生損耗,將刺激骨刺增長。另外,當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線時,因為頸部神經組織眾多,因此,頸椎骨刺所引起不適或其他的症狀也較容易出現。所以平日保養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脊椎錯位,導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刺增生。

尋求民俗療法可能讓骨骼錯位更嚴重

呂文憲主任表示,許多病人會有「長骨刺是因為運動太少」的迷思,事實上,骨刺的生成並不是與運動頻率有關,年紀較大的患者出現異狀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自行尋求民俗療法治療,恐讓骨骼錯位更加嚴重。

在預防與治療脊椎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也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減輕關節軟骨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要有適當的治療才能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如果有很嚴重的神經壓迫的話,外科手術的減壓及固定便有必要,而這樣的治療及復健都需要專業醫師詳細的評估及診斷。(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Let's block ads! (Why?)

下咽癌手大突破 食道上提省一半時間
6月05日 15:07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70多歲吳明和院長(右)為99歲病人動刀並看望癒後狀況

以往被歸類在耳鼻喉科領域的下咽癌手術出現重大突破;本身是胸腔外科專科醫師的台南市立醫院吳明和院長,近來研發下咽癌新術式,以食道上提的方式,解決下咽癌手術龐大且複雜的術式,並且節省一半以上的手術時間,減少病人手術風險,為台灣的胸腔外科領域立下新的哩程碑。

99歲蔣姓老翁罹患下咽癌,吞嚥困難超過兩個月,甚至後來出現呼吸困難現象。經檢查發現,患者罹患下咽癌第三期,大小在8到10公分的腫瘤已經阻塞氣管,院方決定治療方式仍以手術為主,計畫針對喉部原發病灶進行喉全切除術,但仍需考量患者年紀大與體力是否可以負荷手術。由於患者已屬高齡,大部分醫師擔心全喉切除與修補手術時間長,患者體力無法支應。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吳明和醫師採用食道上提後壁劈開直接吻合修補方式,縮短手術時間,術後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吳明和醫師表示,傳統全喉切除手術,為了維持吞嚥功能,食道缺口修補會採用空腸游離皮瓣、前臂游離皮瓣、胸大肌皮瓣、頸部皮瓣修補等方式,但手術耗費時間較久,擔憂患者體力無法支應。而他在成大任職期間即曾經以動物實驗方式研究過相關的手術。發現人類的食道大約有24公分左古,為縮短手術時間,跳脫傳統的手術方式,採用食道上提後壁劈開,直接吻合食道缺口的修補方式,將食道與周邊分離,且把食道上提五公分,並將食道後壁劈開,與咽食道直接吻合。全程手術包含全喉切除、食道修補以及胃造口手術,總手術時間僅4小時45分,是傳統手術一半的時間。

患者術後9天開始飲水進食,恢復狀況良好,心情也相當輕鬆愉悅。家屬很感謝吳明和醫師願意為高齡的蔣阿公開刀,出院時還致贈刻印「明徹病源 即稱智眼 和造生機 堪稱天醫」字詞的紀念品表達感謝之意。吳明和醫師笑稱自己也已七十多歲,患者和醫師都算高齡,也算是一種「惺惺相惜」,手術成功是醫師最大的欣慰。

由於下咽癌手術以往都是耳鼻喉科所主導負責,這一次是也因緣際會,碰上胸腔外科的吳明和醫生是榮譽院長而主動爭取,並且獲致圓滿結果,已經為胸腔外科領域立下新的哩程碑,相關研究和手術過程及結果,已獲國外知名醫學期刊邀稿,不日就可發表,再為台灣的醫療技術和發展,做出世界性的貢獻。

Let's block ads! (Why?)

白內障拖延治療 恐併發青光眼甚至加速惡化
6月05日 14:53

科技發展進步,3C產品充斥人類生活,過度使用眼睛的結果,不僅影響視力好壞,眼睛的健康也因此受到嚴重危害。青光眼、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被歸類為導致失明的三大原因,這些眼疾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眼科醫師認為若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並給予適當處置,就能延緩視力的惡化。

科技發展進步,3C產品充斥人類生活,過度使用眼睛的結果,不僅影響視力好壞,眼睛的健康也因此受到嚴重危害。青光眼、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被歸類為導致失明的三大原因,這些眼疾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眼科醫師認為若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並給予適當處置,就能延緩視力的惡化。

青光眼概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型,前者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會有疼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通常第一線治療為進行虹膜手術並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後者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半已較為嚴重。

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張鈞凱醫師表示,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即在於虹膜與眼角膜形成的夾角(隅角)過於狹窄,不利眼內水分排出,導致視神經退化而致,容易合併白內障發生;虹膜後方則是水晶體,當水晶體逐漸老化形成白內障之後,水晶體會變得膨脹肥厚,容易向前推擠,使得隅角更小,無形中增加青光眼發生的機率。

張鈞凱醫師說明,青光眼屬於慢性視神經損害疾病,治療必須長期追蹤控制,主要會檢查眼壓、視神經和視野三個項目,目的是將眼壓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下。白內障則是指眼球內水晶體渾濁的現象,人隨著年紀增長,長年曝曬在紫外線下,水晶體會慢慢失去彈性,而罹患白內障。值得注意的是,白內障若不治療也會讓青光眼症狀加劇,通常開完白內障手術後會讓眼壓下降,亦有助於青光眼的控制。

近年來有更多研究發現,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者,若選擇提早在相對安全的狀況下進行白內障手術,預後成效更好。張鈞凱醫師指出,利用新式的小切口超音波白內障手術將膨脹混濁的水晶體取出,置換成扁平的人工水晶體,便可及早改善隅角狹窄的情況,有效穩定眼壓,能減少日後青光眼用藥的使用量,甚至大幅減少各種可能因延遲白內障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與後遺症。
   
張鈞凱醫師提醒,青光眼造成視神經的損害通常不可逆,40歲以上的中年人或有家族病史者,每年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提高警覺,早期診斷及積極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失明的發生。

Let's block ads! (Why?)

1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氣清淨機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