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空氣清淨機綜合評比&推薦比較選擇相關健康新聞

出現咳痰悶喘症狀 小心恐是肺阻塞6月04日 16:19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COPD過去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但因病名太難記,去年底正式改名為肺阻塞,簡單說,就是因肺臟長期接受抽菸或空氣的有害粒子,造成呼吸道發炎性反應,患者會出現咳、痰、悶、喘等症狀,嚴重甚至肺功能喪失,呼吸困難,不

出現咳痰悶喘症狀 小心恐是肺阻塞
6月04日 16:19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COPD過去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但因病名太難記,去年底正式改名為肺阻塞,簡單說,就是因肺臟長期接受抽菸或空氣的有害粒子,造成呼吸道發炎性反應,患者會出現咳、痰、悶、喘等症狀,嚴重甚至肺功能喪失,呼吸困難,不得輕忽嚴重性。

肺阻塞易被忽略 多數人發現已重度

世界衛生組職統計,全球每10秒就有一人死於肺阻塞,且流行病學調查推估,台灣40歲以上患中重度COPD者占5.4%,約有64萬人,但實際接受治療僅24萬人,顯示多數人都等到極重度時才發現,但都為時已晚,尤其抽菸和PM2.5污染是埋下肺阻塞的危險因子,也使得肺阻塞變成高盛行率、高致死率及高共病率。

將醫院分一類二類 強化病情掌控

為了使肺阻塞治療更全面,衛福部推動新的照護模式,將醫療院院所分成第一類及第二類,當急性肺阻塞發作時,送至第一類醫院救治,穩定後則就近送至住家附近的第二類醫院進行慢性管理;彰化醫院胸腔科主任黃伊文指出,衛福部彰化醫院已核定為COPD第一類醫院,透過和第二類醫療院所聯手照護患者,強化病情掌控。

遠離肺阻塞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目前彰化醫院已完成COPD團隊的建置,包含四個胸腔科醫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等,必要時負責進行肺復建、心理輔導等服務;黃伊文呼籲,像是40歲以上抽菸者、長期曝露在粉塵環境的砂石業等從業人員,都屬於高危險族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應盡快就醫檢查,若在輕度或中度時能確診,更能加強治療效果。

Let's block ads! (Why?)

響應世界無菸日 大小朋友穿越時空找健康
6月04日 15:30

響應世界無菸日,宜蘭縣政府衛生局4日上午,假羅東文化工場舉辦「穿越時空找回兒時的健康記憶健康宣導嘉年華活動」,以「無菸」、「拒菸」、「反毒」及「護眼」為主題,由縣內幼兒園、國小及國中學子組成的15隊伍,輪番上台表演秀創意:現場還有各具健康主軸的兒時闖關遊戲,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傳達衛生保健的觀念與知識。半天下來,就吸引上千人次參與,相當熱鬧。

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全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宜蘭縣國中生吸菸率為6.5%,較全國3.7%高;高中生吸菸率為9.8%,也略高於全國的9.3%。縣衛生局表示,由於青少年的好奇心強,缺乏自信,加上叛逆期及同儕的因素,對於香菸的危害雖有概念,卻無法立即感受到戒菸或拒菸的重要性。

教育部網站統計資料則顯示,103~104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生視力裸視不良率平均為46.6%,宜蘭縣為40.31%,縣內學童在進入小學前已有近視情況。如果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延緩學(幼)童「不要太早發生近視」,其眼睛病變之比率與嚴重度必定加劇,不但增加醫療成本支出,更會影響生活品質。

又據衛生局長劉建廷指出,年輕人吸菸容易成癮,縱使只吸食少量的菸品就會成癮,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有85%的青少年在克服剛開始吸菸的不舒服後,便會養成經常吸菸的習慣,另菸草經常是年輕人藥物濫用的入門物質,研究顯示青少年吸菸成為酗酒者的機率為不吸菸者的10倍,且嘗試毒品的機會是不吸菸者的25倍,對個人健康造成戕害外,更造成家庭及社會的莫大負擔。

因此,衛生局響應5月31日「世界無菸日」的同時,更以「無菸」、「拒菸」、「反毒」及「護眼」為主題,透過創意表演及闖關遊戲,寓教於樂地引領大小朋友捍衛自己的健康。闖關遊戲包括:菸酒檳榔危害、營造健康環境、婦幼健康、傳染病防治、食安資訊百貨、珍惜醫療資源、反毒、活躍老化及護眼等各項議題,帶望藉此提升民眾對於健康的認知,養成健康生活好習慣。

更多新聞推薦

「下雨太好了」失言挨轟 柯P:被斷章取義</a>" data-reactid="24">● 「下雨太好了」失言挨轟 柯P:被斷章取義

Let's block ads! (Why?)

3種排便習慣改變 大腸癌拉警報
6月04日 15:25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4日電)一名38歲婦女最近總感到肚子痛,想跑廁所卻又大不出來,就醫檢查,發現長了一顆約10公分大腫瘤。醫師提醒,想大便大不出、便秘或總是腹瀉,當心是大腸癌警訊。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從2006年以來已位居所有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4年共有1萬5764人罹患大腸癌。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昭仰今天受訪時表示,以往大腸癌好發50歲以上民眾,但近年越來越多30幾歲年輕族群發現大腸癌,多數都是因大便習慣突然改變,驚覺不對就醫。

大腸癌常導致3種大便習慣改變,陳昭仰解釋,腸道就像一條水管,正常水流若通暢,便便就會呈現條狀,但若是長了腫瘤,便便經過時就會被擠壓,導致腹瀉;萬一腫瘤太大顆,則會導致腸道阻塞,引發便秘。

他表示,若腫瘤長在直腸,會不斷造成刺激讓人感覺想大便,但到了廁所卻又大不出來。民眾一旦發現便便習慣、樣態突然改變,持續1到2週且近期沒有做過大腸鏡,就該就醫檢查。

陳昭仰指出,除了飲食,家族史也是大腸癌重要危險因子,一等親以內若有2、3個親人有大腸癌,應定期篩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有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1060604

Let's block ads! (Why?)

1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空氣清淨機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